- 索 引 号:QZ00506-0800-2020-00005
- 备注/文号:泉行政管〔2020〕7号
- 发布机构:博彩论坛
- 公文生成日期:2020-03-04
博彩论坛
2019年工作总结及2020年工作要点
2019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中心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福建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围绕营造有利于创新创业创造的良好发展环境这条主线,紧扣深化“放管服”改革这个主题,推进改革创新,优化营商环境,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基本情况
中心建筑面积4.3万㎡,实体办事大厅共计5层,功能布局设有市场准入、投资建设、便民服务、社会民生、中介服务等五个专厅,并分设不动产交易登记、出入境服务、公共资源交易等分厅,同时设置等候区、便民休闲区、自助上网区及图书室、母婴室、医务室等配套设施。按照“能进则进、应进必进”原则,共进驻91个单位、2138项进驻服务事项、近1100名工作人员,按群众“办成一件事”为标准,实施“一窗受理、集成服务”改革,变群众“满城跑”为“一楼办”,综合服务能力显著提升。
二、2019年工作总结
(一)坚持深化改革,打造集成服务的“效率之窗”
1.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一是加强改革顶层设计,合理划分流程。对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实施全流程、全覆盖改革,将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流程划分为立项用地规划许可、工程建设许可、施工许可、竣工验收等四个阶段,梳理了83个保留的审批事项,取消审批事项8个,简化事项4个,下放审批权限10个,合并审批事项13个,转变管理方式事项6个,同步推进各县级工程建设审批制度改革,全市的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服务时限压缩至90个工作日内。二是首创电力工程挖掘“一窗联审”新模式。中心管委会、国网泉州供电公司等5家单位,开展电力工程占用挖掘道路“一窗式”联审服务,全面推进免审报备制,长度小于50米的10千伏企业用电工程涉及破路事项取消联合会审,协同城市管理局在3天内完成办理;400伏的小微企业,用电工程,长度小于200米采取免审报备制方式先施工再备案;已受理的破路审批服务平均时长在5天以内,较“串联”审批时长压降了80%。省营商办、省审改办、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三方发文,在全省复制推广“泉州地区首创政企联署办公新模式,开拓电力工程占用挖掘道路快捷审批通道”的典型经验。三是在全省范围内率先创新推出工程用水用气“一窗式”联审办法。分“申请材料联合会审、现场联合勘察、确定业务费用、施工许可”四个阶段启动“5+3+3+3”会商会审,即由市自来水公司(市燃气公司)牵头,各阶段牵头部门负责,召集市、区城市管理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公路局等涉及的行政主管部门,园林、燃气、交警、移动通讯、石油、电力等涉及的管线审批部门,对业主提供的申报材料进行并行联合会审,提高项目审批速度。
2.打造“中介超市”,规范中介管理。借鉴东中山、佛山等国内先进地区经验,会同发改委(审改办)印发《泉州市行政审批服务中介超市管理规定》,全面提升网上中介超市管理系统和服务功能,不断完善“中介超市”平台功能,在提供中介服务信息查询、信息公开、自助选取、服务评价及网上申请等服务的基础上,依托福建省社会用户实名认证统一用户平台完善中介服务机构实名认证,提供中介服务机构事项详细信息查询、合同文件上传、短信提醒、政策法规查询、管理办法公开、项目信息发布等功能,以及提供差评智能出局和竞价选取功能。截至目前,经行业主管部门审核,进驻泉州市“网上中介超市”的有1479家(其中县市区1010家)。其中市住建局、生态环境局、水利局等几个部门管理细则及日常管理比较到位。水利、住建、环保、林业等部门定期或不定期发布行业“红黑榜名单”(其中环保公布263家不合格936家合格,林业公布27家合格,水利公布14家合格,住建红榜4家黑榜2家。)
3.打造全省首个开办企业“零成本”城市,加快推进服务便民化。中心管委会根据企业开办“一窗通办”的原则,5月31日,上线运行“一窗受理”平台,并在中心办事大厅设立“企业开办专区”。企业开办“一窗受理”平台与福建省“一照一码”审批信息共享平台实现数据对接及常态化数据传输。已完成泉州属地33万余家企业存量信息回流,在该平台办理“五险”业务时,可通过统一社会信用代码获取企业相关信息,自动生成电子表单,企业无需再提供相关材料,避免申请人重复提供纸质材料跑多个单位,切实将企业开办压缩至3个工作日。印制办事指南、套餐服务清单和流程图,提供套餐式服务,企业申请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自由选择五类套餐之一进行办理。8月1日起,泉州市率先在全省创建首个企业开办“零费用”城市,对新开办企业免费发放一套印章,及便民服务“免费礼包”,即免费邮寄营业执照、印章和发票,免费提供复印服务等。按照去年新开办企业5.5万家测算,仅印章刻制一项每年可为企业减少2200多万元负担。
(二)坚持技术创新,打造网上服务的“智能之窗”
1.建设一体化平台,打破数据壁垒。采用“互联网+”理念,牵头建设覆盖市、县、镇、村四级的整体联动、部门协同、市级统筹的泉州市“互联网+政务服务”一体化行政服务平台,配合市数办做好部门自建业务系统与“一体化平台”的对接工作。推动重点领域、企业群众关注度高、办件量大的事项入驻“e政务”实现自助办理。
2.建设行政服务大数据分析中心。依托“一体化平台”建设,在全省率先搭建政务大数据资源和大数据分析处理系统,充分运用大数据信息技术,对政务数据进行采集、分析、应用,动态更新政务数据资源,扩大数据共享覆盖面,多维度监测我市政务服务运行情况,通过市营商指标大数据分析图表、市级行政服务台帐分析图表、重点项目台帐分析图表、市县两级级行政服务大数据统计的大数据可视化展示,全面分析审批所有进驻市级行政服务中心部门及各县(市、区)行政服务事项的运行情况,融合政务数据,建立全程留痕的行政服务台帐。
3.推行掌上行政服务新模式。升级“泉州政务服务”APP,引入“区块链+电子证照”,让企业、百姓通过手机APP可安全查验、管理、调用自己名下的电子证照,为群众提供从出生到养老全生命周期的查询办事服务,同时,为企业群众提供在线预约或取消预约、查阅热门便民服务事项、快速了解服务详情,还提供了中介服务各类查询、信息公开、服务评价及网上申请等服务,并展示市县两级行政服务中心窗口服务电话及办事大厅服务区域平面图及全景图,全方位打造移动政务服务新模式,让市民办事像“网购”一样方便。
4.推行“一号一窗一网”改革。“一号”即企业凭社会信用代码、群众凭身份证一个号办事。“一窗”即审批服务事项归集于“一窗式”行政服务中心,落实“一窗受理、集成服务”。“一网”即建设市、县、乡、村四级一体化“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纵向打通网络阻碍,覆盖13个县(市、区)、155个乡镇、1513个村居,实行一网通办。一是中心管委会牵头各部门分阶段推行“一窗受理、集成服务”服务机制,精简项目审批环节、压缩项目审批时间、优化流程再造、规范项目报批,落实“一张表”、一份“办事指南”运作机制,在市场准入、社会民生两大类专厅推行“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综合窗口出件”的工作机制,目前除12月新进驻部门(海关、交警)外,其他进驻部门审批服务事项100%纳入“一窗式”分类受理。二是7月17日起,试行二手房交易登记同步办理水、电、气、广电等公共服务事项,实现不动产交易登记中相关联的“水、电、气、广电”业务联动办理,群众自主勾选填报过户类型并签字确认,工作人员将数据推送到共享平台,各部门到该平台提取并办理,群众无需再跑四个窗口办理。三是全力打造“四办”服务体系。中心着眼于解决群众办事难、办事慢、办事繁等问题,着力打造实体大厅与网上审批、集中服务与同城通办、24小时自助服务与移动客户端相融合的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体系,努力“为市场主体添活力,为群众生活增便利”。大力推行“四办”:一是推行实体大厅“马上办”,进驻中心审批服务事项全部压缩至法定时限的35%以内,不需组织专家论证、现场踏勘的简易事项做到“马上即办”。二是推行可上网事项“网上办”,网上申报事项已达1837项,占到全部事项的97.9%(省级相关文件要求总体占比不低于70%),让“数据跑路”替代“群众跑腿”。三是梳理了1823项“最多跑一趟”“一趟不用跑”事项,目前中心“最多跑一趟”和“一趟不用跑”审批事项比例达到97.2%(省级相关文件要求总体占比不低于80%)。四是推行便民服务事项“就近办”,对与群众息息相关的水、电、气、闽通卡等高频事项实行同城通办,建设15个24小时自助服务区,打造百姓15分钟办事圈。
5.推进电子证照应用。印发《关于梳理2019年泉州市“不再重复提交”证照相关工作的通知》《关于公布2019年第一批可调用“不再重复提交”证照申报材料的通知》等文件,积极推进电子证照生成及应用工作,要求市县两级各部门梳理“不再重复提交”证照及以此证照为申报材料的事项作为该证照的应用事项。公布964项可调用“不再重复提交”证照的申报材料,涉及23个市级部门580子项,不再要求公众携带纸质的“不再重复提交”证照,实现“数据跑路”代替“群众跑腿”的行政审批,有效推进电子证照在审批服务中的信息共享和应用。截止目前,全市完成证照类型登记8530种,其中证照类2705种,批文类5825种,共生成254.8万份电子证照。
(三)坚持精细管理,打造贴心服务的“满意之窗”
1.构建审批服务台账管理机制。升级重点项目台账管理系统,实现台账登记管理、咨询管理、进展查询、台账档案管理等,及时发现并解决项目审批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推动重点项目攻坚落地。各进驻部门每月形成部门审批服务台账分析报告报中心管委会汇总,中心不定期召集相关部门组织开展大数据分析会议,疏通梗阻,致力于破解堵点问题。2019年来,共有28个重点项目和政府性投资项目列入台账管理。截至目前先后存在项目堵点痛点问题19个,已解决12个,滚动7个。
2.深化行政审批自由裁量权改革。中心管委会与省标准化院共同起草制定福建省地方标准《行政审批和服务事项办事指南编写规范》和《行政审批和服务事项审查细则编写规范》,编制行政审批服务事项标准化清单,将我市进一步规范行政服务自由裁量权、建立权力运行的泉州标准体系上升为全省标准。
3.设立台胞台企绿色通道。实行重点项目“办不过五,补不过半”机制,在投资建设类、市场准入类、便民服务类中的“不动产交易登记”专厅都设置绿色通道办件窗口方便台胞台企办事。加大宣传力度,在中心大厅宣传显示屏、中心官网、微信公众号、办事指南手册及绿色通道公告中明确台胞台企可向导办台申请绿色通道办件号。
4.开展政策解读宣讲活动。3月以来,市政府依托市行政服务中心开设“刺桐新声—政策面对面”政策宣讲平台。截至12月底,共举办政策解读宣讲会27场次,吸引参会人员3500余人次。期间,群众可通过网站、电视台、晚报、微信公众号等主流媒体渠道了解宣讲会主题及主要内容,截至目前发布各类报道60余篇。
(四)坚持党建引领,打造文明服务的“形象之窗”
一是加强行政审批队伍管理。配合市委组织部出台《博彩论坛
窗口工作人员管理办法》《关于规范便民服务单位领导到行政服务中心窗口现场办公制度的通知》,完善窗口管理部门第一责任人机制,全面落实进驻部门领导带班协调“一线落实”机制。二是认真落实责任机制。通过投诉电话、主任信箱、投诉信箱、网上投诉(含中心网站和市信访12345网站)、微博、卷宗抽查及电话回访等多方面渠道,对群众投诉件及“不满意”评价及时核实,督促跟踪相关部门落实群众投诉,今年来中心效能督查室汇总并督促部门抓好整改共213个问题。三是健全视频效能监察机制。中心实行专人值守,通过省效能远程视频监督系统及中心电子监察显示屏常态化对窗口工作人员工作效率和服务态度开展视频监督系统的日常抽查工作,加强对窗口工作人员考勤、工作纪律执行、服务规范、工作效率等方面的监督和检查,并建立每月通报制度。通过省市效能监控视频及中心电子监察显示屏发现违反效能问题49个共通报22次,对存在问题责成相关部门、人员进行整改,并对整改情况作出书面报告。四是完善巡查制度体系。每天2次不固定时间对进驻中心部门的窗口人员开展在编人数核对及窗口纪律问题监察,切实强化窗口监督。中心采取不定时作风暗访、流程细查对窗口的服务效率、服务质量、服务水平进行全方位监督测评,每月将发现问题形成通报。2019年共形成5期暗访通报,发现违反效能问题5个,并督促相关部门进行整改反馈。五是重点监督审批环节时效。中心建立每月抽查卷宗制度, 逐一对业主进行满意度回访并记录回访意见,自觉地站在群众的角度去分析问题,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将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今年抽查83个部门卷宗共690份,发现并立行立改22个突出问题,重点监督受理后的审批环节的时效,加强对工作人员业务的培训和服务意识的教育,提高办件效率。
三、2020年工作要点
2020年,中心要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围绕深化“放管服”改革的主题,扭住助力“营商环境攻坚年”这个重点,加快改革创新,聚力攻坚克难,持续推进群众办事便捷化,审批服务标准化,服务方式智能化,促进行政服务提速增效,为优化营商环境添砖加瓦。
1.深化“e政务”应用。在已建成的15个24小时政务自助服务区基础上,持续深化“e政务”应用。以服务群众为出发点,强化部门间业务协同,打破部门间信息壁垒,推动重点领域、企业群众关注度高,办理量大的事项入驻“e政务”实现自助办理,提高便民服务水平。
2.推行“开卷式”审批。在“泉州政务服务旗舰店”建设基础上,打造“开卷式审批”新模式,建立智能化申报材料自审系统,梳理事项审查要点,针对事项设置具体问卷,引导群众判断材料的完整性、准确性和有效性,提高办件申报质量,提升全流程网办应用水平。
3.优化“一件事”通办。一是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开展营商环境攻坚年,深化“最多跑一趟”“一趟不用跑”“一号一窗一网”等改革。将市级“不动产登记一件事”服务、“占用挖掘道路一件事”服务及“无差别一窗受理”服务模式延伸应用到县(市、区),提升县(市、区)行政服务中心的服务模式。二是根据各的个性化需求情况,全力打造县级特色政务服务,提升县(市、区)行政服务中心的服务质量。三是以群众关系密切、办理频次高的事项为突破口,推出“全城通办”服务模式,让群众和企业可以不受行政区域限制,在市、县两级行政服务中心窗口办理同一事项,给群众和企业提供更大程度的便利。
4.激活“数据流”共享。深入对接泉州市政务数据汇聚与共享应用平台,让政务数据“动起来、跑起来、活起来”。采取先高频事项后低频事项的方式,从涉及事项流程环节、材料互认等维度进行分析,推动信息跨部门跨层级共享共用,打破各种信息壁垒和孤岛,深挖数据共享应用场景,找出办事流程优化、环节优化、材料优化、用户体验优化的解决方案,实现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5.打造“审批链”服务。针对企业群众办事手续繁琐、证明材料多、来回跑路等备受诟病的痛点难点问题,围绕政务服务事项改革中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间的目标。在“区块链+电子证照”的基础上打造“区块链+审批”信任体系,通过区块链,把“一件事”办理的审批过程通过区块链的信任体系串起来,传递信任,减少材料的重复提交及核验。利用材料电子化、数据共享等技术手段,结合网上申报、扫码填表、一表制等模式创新,打造更多利企便民的政务服务新应用。
6.落地“好差评”制度。一是根据国办发〔2019〕51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建立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提高政务服务水平的意见》,加快泉州市政务服务“好差评”管理系统建设,实现政务服务“好差评”线上全覆盖、线下全联通、数据全汇聚、结果全公示,并按要求与福建省政务服务“好差评”管理系统对接,满足国家、省上的绩效考核要求;二是充分运用“互联网+政务服务”一体化行政服务平台大数据分析能力,分析全市“好差评”数据,发现群众办事难点堵点问题,推动普遍、典型问题得到及时有效解决,把我市“好差评”工作落到实处,增强企业、群众获得感,让权力接受企业、群众最直接的评价和监督。
博彩论坛
2020年2月28日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